原文出處 http://world.yam.com/post.php?id=1274
眾裡尋他千百度,那人真的在燈火闌珊處嗎? 台灣有越來越多單身貴族,但同時也有許多人急切地想知道「靈魂伴侶」身在何處,BBC就提供了個有趣的數學公式,讓大家算算看,你要跟多少個人約過會,才能找到另一半?
路透社#1 BBC27號報導,如果,世界上真有個數學公式指導你怎麼尋找靈魂伴侶,你會乖乖照理論走嗎? 28萬分之一的機率 在《為什麼我沒有女朋友》(why I don’t have a girlfriend)文章中,作者彼得派克(Peter Backus)想計算出找到他自己真愛的機率,他就列出條件:單身、住在英國、一定的年齡範圍、大學學歷、外表還不賴、跟他相處甚歡……. 結果他算出來的機率是:全英國跟他相配的女生只有26位。 換句話說,彼得想在特定晚上碰見這26位女性其中一位的機率,只有285,000分之1。 路透社#2 躁進冷淡都不妙 知名作家珍奧斯丁(Jane Austine)曾說過「一個女人要是27歲還沒結婚,她等於是失去了感情能力…」,先不管這句話對不對,但說到成功的感情關係時,並不是說一碰上對你有興趣的人就黏上去就好,但也不是說完全把感情事拋到腦後不管也沒關係,因為約會找對象這件事情有它的限制性在──你一旦決定對象後,也不能改變心意回頭了。 所以這邊就有個問題了:到底要跟多少個人約過會,才能找到另一半? 路透社#3 找到另一半都要冒點風險 最佳理論 其實,有個數學公式叫做「最佳停損點理論」(The optimal stopping theory,亦稱最佳停止理論),這個理論可以告訴你在甚麼時間點就能找到最佳另一半。 前37%都別認真 先來假設一下:你是個從15歲時開始約會找對象、然後在35歲時候想要找個伴定下來的人,規則是你不能先知道接下來要約會的對象有哪些,你也不能改變心意回頭去找那些你不想約會的人 所以呢,就這個理論上來說,在你15到35歲這段期間,前37%的時間,你不管碰上誰都不要當成認真的結婚對象,然後一過了這段時期,接下來出現的人就會是比你之前碰過的人還好的對象。 編註:這邊提到的最佳停止理論在數學界中很常見,主要是計算如何在一定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效益、或是把成本降到最低 路透社#4 其他地方也適用 這個理論出來之後,就有人拿到自然界去檢查,舉例來說,在魚類的交配季節來臨時,牠們會不理前37%時期碰上的公魚,然後一過了這段期間,接下來碰到的第一隻公魚常是更強壯且具有繁殖力的。 這項理論也可以拿到租屋或買房上來看,舉例來說,如果你計畫花3個月時間來找房子,你在第一個月(或是找房時間的前30%)可以來感受一下房市的氣氛、看看各式各樣的房型,然後一過了這個時期後,出現的第一間房就會是你最佳的房子選擇。 路透社#5 別忘記風險 但是呢,這個理論有個風險,就是它不保證你真的可以找到完美的對象。 可能的情況是,你真的很不幸地在約會期間的前37%時期錯過你的理想對象,理論就會很悲傷地告訴你:你要就此孤獨、或是在群貓圍繞下度完餘生。 另種情況是,你很有可能會在找對象的前37%時期都碰上超無聊的人,然後接下來出現對象大概也前幾個好一點點,但如果你就這麼按照理論跟這個人結婚的話,你就等於是進入一段不怎麼黑皮的關係裡。 你的命定另一半是…? 最後,還是別那麼悲觀,因為從數學統計上來說,如果每個人都照這個最佳停損點理論來走的話,大概是每3個人就有1個人可以找到相當完美的另一半。 回顧這項公式,算出最佳另一半的方式就是:設定你找伴的區間,然後這段區間的前37%時間中碰到的人,就是你不用太認真的對象,然後一過了這段區間後,第一個出現的人就是你最佳的伴侶! 所以,算出你要跟幾個人約會才能找到命定另一半了嗎? 編註:對原文影片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直接收看影片介紹 “The scientific way to find a perfect partner” 延伸閱讀:《調查:會溝通不代表感情一定幸福》
BBC27號報導,如果,世界上真有個數學公式指導你怎麼尋找靈魂伴侶,你會乖乖照理論走嗎? 28萬分之一的機率 在《為什麼我沒有女朋友》(why I don’t have a girlfriend)文章中,作者彼得派克(Peter Backus)想計算出找到他自己真愛的機率,他就列出條件:單身、住在英國、一定的年齡範圍、大學學歷、外表還不賴、跟他相處甚歡……. 結果他算出來的機率是:全英國跟他相配的女生只有26位。 換句話說,彼得想在特定晚上碰見這26位女性其中一位的機率,只有285,000分之1。
躁進冷淡都不妙 知名作家珍奧斯丁(Jane Austine)曾說過「一個女人要是27歲還沒結婚,她等於是失去了感情能力…」,先不管這句話對不對,但說到成功的感情關係時,並不是說一碰上對你有興趣的人就黏上去就好,但也不是說完全把感情事拋到腦後不管也沒關係,因為約會找對象這件事情有它的限制性在──你一旦決定對象後,也不能改變心意回頭了。 所以這邊就有個問題了:到底要跟多少個人約過會,才能找到另一半?
找到另一半都要冒點風險 最佳理論 其實,有個數學公式叫做「最佳停損點理論」(The optimal stopping theory,亦稱最佳停止理論),這個理論可以告訴你在甚麼時間點就能找到最佳另一半。 前37%都別認真 先來假設一下:你是個從15歲時開始約會找對象、然後在35歲時候想要找個伴定下來的人,規則是你不能先知道接下來要約會的對象有哪些,你也不能改變心意回頭去找那些你不想約會的人 所以呢,就這個理論上來說,在你15到35歲這段期間,前37%的時間,你不管碰上誰都不要當成認真的結婚對象,然後一過了這段時期,接下來出現的人就會是比你之前碰過的人還好的對象。 編註:這邊提到的最佳停止理論在數學界中很常見,主要是計算如何在一定時間內取得最大的效益、或是把成本降到最低
其他地方也適用 這個理論出來之後,就有人拿到自然界去檢查,舉例來說,在魚類的交配季節來臨時,牠們會不理前37%時期碰上的公魚,然後一過了這段期間,接下來碰到的第一隻公魚常是更強壯且具有繁殖力的。 這項理論也可以拿到租屋或買房上來看,舉例來說,如果你計畫花3個月時間來找房子,你在第一個月(或是找房時間的前30%)可以來感受一下房市的氣氛、看看各式各樣的房型,然後一過了這個時期後,出現的第一間房就會是你最佳的房子選擇。
別忘記風險 但是呢,這個理論有個風險,就是它不保證你真的可以找到完美的對象。 可能的情況是,你真的很不幸地在約會期間的前37%時期錯過你的理想對象,理論就會很悲傷地告訴你:你要就此孤獨、或是在群貓圍繞下度完餘生。 另種情況是,你很有可能會在找對象的前37%時期都碰上超無聊的人,然後接下來出現對象大概也前幾個好一點點,但如果你就這麼按照理論跟這個人結婚的話,你就等於是進入一段不怎麼黑皮的關係裡。 你的命定另一半是…? 最後,還是別那麼悲觀,因為從數學統計上來說,如果每個人都照這個最佳停損點理論來走的話,大概是每3個人就有1個人可以找到相當完美的另一半。 回顧這項公式,算出最佳另一半的方式就是:設定你找伴的區間,然後這段區間的前37%時間中碰到的人,就是你不用太認真的對象,然後一過了這段區間後,第一個出現的人就是你最佳的伴侶! 所以,算出你要跟幾個人約會才能找到命定另一半了嗎? 編註:對原文影片有興趣的朋友,歡迎直接收看影片介紹 “The scientific way to find a perfect partner” 延伸閱讀:《調查:會溝通不代表感情一定幸福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