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出處 http://world.yam.com/post.php?id=1121
如果問幾對情侶甚麼是讓感情關係穩定的關鍵要素?大部份的情侶可能會回答「溝通」是非常重要的要素。但最近新出現的研究卻顯示,其實還有幾項可以讓感情「幸福快樂」的要素常常被大家忽略。
路透社#1 想知道讓感情更加溫的祕密嗎?《時代雜誌》16號時分享了最新研究調查,發現除了「溝通」是讓感情生活穩定的首要元素外,「對伴侶的了解」、還有「生活技能」的重要度也不亞於溝通。 路透社#2 溝通之外… 由科學家、諮詢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網路調查,把過去相關研究曾提到的感情生活指標拿出來讓受試者評分,研究人員主要會詢問受試者甚麼是讓感情生活健康的要素,讓受試者從七個不同面向去排行,也對自己的感情評分 最後,研究人員蒐集、交叉分析了2,201位受試者的結果,發現到溝通被認為是感情生活穩定的是第一名,但第二名的對伴侶的了解、還有第三名的生活技能也同樣與感情生活快不快樂有強烈關係。 編註:健康感情生活的七大面向是:溝通能力(Communication)、解決衝突能力(conflict resolution)、性/浪漫能力(sex or romance)、壓力管理能力(stress management)、生活技能(life skills)、對伴侶的了解(knowledge of partners)、自我管理能力等(self-management)。 路透社#3 現實層面不能少 「對伴侶的了解」表示對另一半喜好習慣以及理想等等了解程度,例如吃飯時愛點甚麼小菜、或是對未來的夢想等等;「生活技能」則是指工作能力、錢財管理能力等等。 過去,感情諮商師多半強調「增進溝通」是讓感情加溫和穩定的不二法門,但在了解伴侶或是生活技能上甚少著墨。 加州大學研究退伍軍人伴侶的布萊德布里(Tom Bradbury)就表示「過去25年中,大眾多半都認為感情關係就是要能滿足彼此的情緒/情感需求」,但實際上要有成功的感情關係,需要的是更現實、更普通的層面去支援。 路透社#4 男人們要多花腦筋 主持這項調查的艾普斯坦(Robert Epstein)教授,談到研究發現時,就對男性喊話,要他們多注重另一半的喜好、和想法等需求,因為男性在「對伴侶的了解」這個層面上得分最低。 艾普斯坦就說其實這件事不難,只要男人們願意多花點力氣去記住另一半的事情,像是親戚的名字、生日、或是紀念日等資訊都很好,更重要的一點,他特別強調男人要知道另一半想不想要小孩。 路透社#5 生活扶持更重要 當其他婚姻諮商師仍叮嚀大家不能忘記生日、紀念日、食物喜好時,研究人員發現「生活技能」在感情關係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布萊德布里教授就說,「在1900年時,一個女人或男人可能會想著『我要有個能提供我協助的伴侶,她/他要能幫我種菜、收割作物』」,早年的伴侶要是發現自己的另一半也能提供情感/情緒上的依靠時,就會覺得分外幸運了。 在《婚姻史:愛情是怎麼勝過結婚》(暫譯,原名為 “In Marriage, a History: 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”)一書中,歷史學家庫恩茲(Stephanie Coontz) 回溯了西方社會200年前的傳統婚姻觀,發現過去人們對婚姻的期待感多半融入了對方的財產、家族背景、和社會地位等要素,但現代人對婚姻的期望則是希望能完全滿足彼此的情感/情緒需求。 對於想要增進感情生活的人們,研究團隊就建議要回頭把過去曾受重視的那些現實要素,例如社交能力、錢財管理、或是職涯規畫等等拿回來討論。研究伴侶關係的納芙(Lisa Neff)說「溝通能力仍然是重要核心,但對處在壓力下的伴侶來說這是不夠的」 不能迴避的現實環境 一對善於溝通、生活技能佳的伴侶來說,雙方在社會上能不能找到工作、孩子可不可以玩耍、上學等等,這些都還是會影響他們的感情發展。 溝通能力儘管可以幫助彼此度過風雨,但要體認到再強再好的溝通能力也可能因為外在環境的壓力而出錯,只有彼此共同合作,而不是轉頭過去才能讓關係強韌。 布萊德布里說「外面的世界,是一個會打擊我們的真實世界…你們不該彼此為敵,而是要共同抵禦外侮」。 編註: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,請到 “The Key to Happy Relationships? It’s Not All About Communication” 延伸閱讀:更多男女交往相關報導
想知道讓感情更加溫的祕密嗎?《時代雜誌》16號時分享了最新研究調查,發現除了「溝通」是讓感情生活穩定的首要元素外,「對伴侶的了解」、還有「生活技能」的重要度也不亞於溝通。
溝通之外… 由科學家、諮詢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了網路調查,把過去相關研究曾提到的感情生活指標拿出來讓受試者評分,研究人員主要會詢問受試者甚麼是讓感情生活健康的要素,讓受試者從七個不同面向去排行,也對自己的感情評分 最後,研究人員蒐集、交叉分析了2,201位受試者的結果,發現到溝通被認為是感情生活穩定的是第一名,但第二名的對伴侶的了解、還有第三名的生活技能也同樣與感情生活快不快樂有強烈關係。 編註:健康感情生活的七大面向是:溝通能力(Communication)、解決衝突能力(conflict resolution)、性/浪漫能力(sex or romance)、壓力管理能力(stress management)、生活技能(life skills)、對伴侶的了解(knowledge of partners)、自我管理能力等(self-management)。
現實層面不能少 「對伴侶的了解」表示對另一半喜好習慣以及理想等等了解程度,例如吃飯時愛點甚麼小菜、或是對未來的夢想等等;「生活技能」則是指工作能力、錢財管理能力等等。 過去,感情諮商師多半強調「增進溝通」是讓感情加溫和穩定的不二法門,但在了解伴侶或是生活技能上甚少著墨。 加州大學研究退伍軍人伴侶的布萊德布里(Tom Bradbury)就表示「過去25年中,大眾多半都認為感情關係就是要能滿足彼此的情緒/情感需求」,但實際上要有成功的感情關係,需要的是更現實、更普通的層面去支援。
男人們要多花腦筋 主持這項調查的艾普斯坦(Robert Epstein)教授,談到研究發現時,就對男性喊話,要他們多注重另一半的喜好、和想法等需求,因為男性在「對伴侶的了解」這個層面上得分最低。 艾普斯坦就說其實這件事不難,只要男人們願意多花點力氣去記住另一半的事情,像是親戚的名字、生日、或是紀念日等資訊都很好,更重要的一點,他特別強調男人要知道另一半想不想要小孩。
生活扶持更重要 當其他婚姻諮商師仍叮嚀大家不能忘記生日、紀念日、食物喜好時,研究人員發現「生活技能」在感情關係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布萊德布里教授就說,「在1900年時,一個女人或男人可能會想著『我要有個能提供我協助的伴侶,她/他要能幫我種菜、收割作物』」,早年的伴侶要是發現自己的另一半也能提供情感/情緒上的依靠時,就會覺得分外幸運了。 在《婚姻史:愛情是怎麼勝過結婚》(暫譯,原名為 “In Marriage, a History: How Love Conquered Marriage”)一書中,歷史學家庫恩茲(Stephanie Coontz) 回溯了西方社會200年前的傳統婚姻觀,發現過去人們對婚姻的期待感多半融入了對方的財產、家族背景、和社會地位等要素,但現代人對婚姻的期望則是希望能完全滿足彼此的情感/情緒需求。 對於想要增進感情生活的人們,研究團隊就建議要回頭把過去曾受重視的那些現實要素,例如社交能力、錢財管理、或是職涯規畫等等拿回來討論。研究伴侶關係的納芙(Lisa Neff)說「溝通能力仍然是重要核心,但對處在壓力下的伴侶來說這是不夠的」 不能迴避的現實環境 一對善於溝通、生活技能佳的伴侶來說,雙方在社會上能不能找到工作、孩子可不可以玩耍、上學等等,這些都還是會影響他們的感情發展。 溝通能力儘管可以幫助彼此度過風雨,但要體認到再強再好的溝通能力也可能因為外在環境的壓力而出錯,只有彼此共同合作,而不是轉頭過去才能讓關係強韌。 布萊德布里說「外面的世界,是一個會打擊我們的真實世界…你們不該彼此為敵,而是要共同抵禦外侮」。 編註:對原文報導有興趣的朋友,請到 “The Key to Happy Relationships? It’s Not All About Communication” 延伸閱讀:更多男女交往相關報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