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 華舜嘉 / 攝影 李偉華 報導2018/02/14 資料來源
觀賞影片請點:
台灣正面臨著不婚、不育、不承諾的社會結構新威脅。從近20年來的結婚與離婚率來看,
結婚率掉到千分之6以下、離婚率卻是增加到千分之2.3以上、新生兒人數則是掉到20萬以下,
也因此人事行政總處鼓勵結婚,今年開始聘僱人員婚假天數從8天提高到14天。
不講求花俏,率性做著調酒準備工作,身兼調酒師與平面攝影工作的卡斯特,
最長工作時間一天曾經花上19個小時,今年已經35歲的他,對於另一半他選擇隨緣,
單身者卡斯特表示,自己想結婚只是現在工作時間比較長,
不容易遇到條件比較符合的女孩子,而且現在女孩子要求的條件也普遍比較高。
即便月薪最多有7萬,平均也有4到5萬,但似乎也不是人人都談得來,現在的他覺得一個人也沒有不好,
卡斯特還說,自己在外面住覺得其實一個人其實生活也簡單方便,不用顧慮到其他東西,
只是2個人當然也很好。條件並不差的卡斯特在現今社會中遲遲無法成家,其實條件再好的人也不是人人都能順利找到另一半。
來到已經成立有60多年的男女婚姻介紹中心,名單上不是碩博士就是留學歸國,
還有好幾個是公認中上階層的職業也報名參加婚姻介紹所。婚姻介紹中心詹媽媽表示,
財經方面位置越高其實能夠談心的對象越少,自己對對方期許也會無形中變高,
親朋好友也會想自己的子女這麼優秀,要找到一個跟他相符合的財經地位的人, 其實標準都會放比較高。
不只是天天諮詢電話接不完,直接繳費報名的單身男女光是一年就這樣厚厚一大疊,
男女加起來少說就有3千人,每年報名參加這種聯誼活動的單身男女以20%速度增長。
詹媽媽還說,那麼進入職場之後因為競爭壓力比較大,有時候難免之中在工作中,
投入比較多時間,到比較有時間的時候,想要找尋對象覺得機會會越來越少。
忙於工作、重視自我實現,更甚於異性間的關係維持,因此找尋另一半的年齡層逐漸遞延,
以2016年男性初婚年齡來看,來到32.4歲,女性則是突破30歲,當年度單身人口 達440萬。
兩性專家吳娟瑜表示,不是能不能,而是要不要,
如果要,要有「要」的條件,經濟因素要夠、家人支持要夠,還有本身工作的穩定度也要夠。
但還是有不少人選擇走入婚姻,只是這樣的人數卻逐年往下滑,從近20年來的結婚與離婚率來看,
1997年結婚率千分之7.68,相隔10年掉到千分之6以下,到了2017年數字再往下掉,反觀離婚率,
1997年不到千分之2,但20年後,卻已經增加到千分之2.3以上。
結婚率降低自然讓少子狀況雪上加霜,根據統計,1997年新生兒還有32萬人,
但相隔20年已經掉到20萬以下,出生率也從千分之15.07降到千分之9不到,足足掉了4成,
不僅未來勞動狀況難以負荷,人口結構改變也將衍生成國安問題。
兩性專家吳娟瑜還說,少子化就是變成倒三角形的家庭結構,就怕會搖搖晃晃,
將來政府的配套措施會更穩定,年輕人對結婚、對幼兒的養育更有信心等等,都會有更好的結構在那裏。
政府一步步釋出配套,首要就是讓年輕人敢結婚,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鼓勵結婚,
今年開始聘僱人員婚假天數,從原有的8天提高到14天,與公務人員一致,就是要避免不婚、不育、不承諾,成為社會新常態。
上一則 回總覽 下一則